年度归档:2022年

视频新文化运动

我们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一个视频逐渐取代文字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一场类似新文化运动一样的工作,我们不妨称之为“视频新文化运动”。

视频新文化运动插图

新文化运动vs视频新文化运动

视频已经成为我们记录和表达的最主流媒介,并且在未来的20年只会越来越主流,这种视频取代文字的过程,像极了100年前,白话文取代古文的过程。

我们现在对于视频的大多数诟病,和100年前,古文的拥簇者对于白话文诟病如出一辙。比如,我们说视频看起来太浪费时间,太“水”,不够精炼,不够优美,表达不了太精微的思想,制作成本过低导致鱼龙混杂,内容无法筛选等等,而这些,不正是白话文刚诞生的时候,大家对于白话文的诟病吗?

而当年,胡适,蔡元培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解决了白话文的若干致命的问题,从而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而对于视频的相关工作,现在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继续阅读

好久不见,不如不见!

《不如不见》是香港流行男歌手陈奕迅的一首粤语歌曲。

由林夕填词、陈小霞作曲,陈奕迅演唱,收录于专辑《What’s Going On…?》。

好久不见,不如不见!插图

《不如不见》的国语版是《好久不见》。

歌曲故事

这首歌讲的是一对已经分开多年的昔日恋人,时隔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女主角约男主角到自己现在的城市见面,男主角非常兴奋,因为他还深爱着对方,所以忍受着早起的疲惫和困倦乘坐最早的一趟班机到达了女主角所在的城市,但是等到最后见面时发现彼此已经没有了从前在一起时的那种从容自在,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的扭捏言语似在做戏,以此来掩饰彼此心里的不安,回避着曾经的那段感情;曾经的那个你也早已被这个世俗社会所污染,生活让大家都发生了改变。

男主角心里感到很难受,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我想见的并不是现在的这个你,而是曾经的那个你;与其我们现在这样,倒不如永远都别再见面,这样至少还可以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在我的脑海里面”。

继续阅读

现实生活中,有坏人吗?

最近在观察小区里的事情,发现大家最喜欢说谁谁谁是坏人。

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坏人吗?

坏人这个概念,是人类发明的众多不准确,不清晰的概念之典型。大家对于这个概念的迷惑,正来源于这个概念本身定义的诸多矛盾的地方。

现实生活中,有坏人吗?插图

为什么大家觉得坏人这么多呢?

我们严格的用数学来证明一下。其实世界上不存在坏人这个概念,只有坏事这个概念。

即便是坏事,还分很多的角度来看是对于谁来说是坏事,不过这个先不展开,假设真的有坏事的概念。那么,我们定义做了坏事的人叫做坏人。

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发现做了一件坏事,这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眼里就从好人变成了坏人。

如果用Python的函数来描述,就是:

isBad=any(deeds)

Deeds是一个数组,存储了这个人被你看到的所有的事情。

好事是false,坏事是true,如果这里面这个数组里面有任何一个是坏事,结果就是坏人。

好人的定义是需要全是好事,才可以暂时叫做好人,直到被看到第一件坏事为止。

如果用Python的函数来描述,就是:

isGood=all(deeds)

这个定义虽然极端,但据我观察,凡是跟我描述一个坏人有多坏的时候都会对他做过的一件或几件坏事记忆犹新,然后因为这个事,证明这个人是坏人,说明大家潜意识大多按这个来思考的。

继续阅读

谈激励应该跳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说起激励,人们自然会想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因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无论在管理理论发展还是一百多年的管理实践中,都是一座里程碑。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改变了自泰勒以来对人性的片面假设,丰富了管理者对激励问题的认知,从而有力促成了全球组织管理实践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谈激励应该跳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插图

然而,恰恰因为其巨大的影响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内在的局限性,也深深地限制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这主要表现在其理论范式的几个基本假设。

01: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低层需要满足了,高层需要必然出现;而且,只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马斯洛后来修改为部分满足),高层次需要才会出现。

其实,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并不必然导致高层次的需要。

比如,马斯洛在其修正的八层次模型中,增加了审美需要,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艺术的爱好,以及其他突出的对美的追求。

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明显的高层次需要,比如对知识的渴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等,尽管他的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充分满足(比如一些暴发户);即使有,相对其他的需要,比如物欲,也微不足道。

所以说,低层次需要充其量是高层次需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甚至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必要条件都不是。比如中国古代的贞女,为了自尊可以牺牲生命。

继续阅读

石墨烯Graphene(二维碳材料)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²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石墨烯Graphene(二维碳材料)插图

2010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荷兰籍俄裔物理学家盖姆(Andre Geim)和拥有俄罗斯及英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由于“对二维材料石墨烯的突破性实验”(“for groundbreaking experiments regarding th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graphene”)而共同荣获了这一奖项。

石墨烯:卓越的理化性质

力学特性:

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且可以弯曲,石墨烯的理论杨氏模量达1.0TPa,固有的拉伸强度为130GPa。而利用氢等离子改性的还原石墨烯也具有非常好的强度,平均模量可大0.25TPa。

电子效应:

石墨烯在室温下的载流子迁移率约为15000cm2/(V·s),这一数值超过了硅材料的10倍,是已知载流子迁移率最高的物质锑化铟(InSb)的两倍以上。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低温下,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甚至可高达250000cm2/(V·s)。与很多材料不一样,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50~500K之间的任何温度下,单层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都在15000cm2/(V·s)左右。

热性能:

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纯的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是为止导热系数最高的碳材料,高于单壁碳纳米管(3500W/mK)和多壁碳纳米管(3000W/mK)。当它作为载体时,导热系数也可达600W/mK。

光学特性:

石墨烯具有非常良好的光学特性,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吸收率约为2.3%,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在几层石墨烯厚度范围内,厚度每增加一层,吸收率增加2.3%。

继续阅读

善和恶是相对的,合法还是违法是绝对的!

有人问,世界上难道就没有善恶吗?

当然有。

善和恶是相对的,合法还是违法是绝对的!插图

只不过在评价好、坏、善、恶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这是一个相对概念。这是正确应用这些概念的钥匙。

我问一个不相关的问题:重庆是上坡路多还是下坡路多?

如果回答上坡或者下坡路多的,可以洗洗睡了。哈哈。

当然是一样多,或者说不知道。因为上坡和下坡是一个相对于观察者的方向而言的相对概念。要看你朝哪边走了。。。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条路是上坡还是下坡的判断,判断不了是迷糊了,但是,切记:

1)千万不要期待所有的人的看法和你一样。

2)不要基于你的判断去要求别人。

继续阅读

合作困境:需要突破利益交换思维来解决

合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激励人们合作比激励人们独立工作难很多。因为在合作者中,成果和责任难以划分,更重要的是,合作者往往需要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利益。

广义来说,分工本身就是为了合作,或者说分工就是合作,企业就是一个合作系统。我们说的合作是狭义的,既部门或岗位职责无法定义或无法清晰定义的工作内容的合作问题。

合作困境:需要突破利益交换思维来解决插图

许多管理者往往把内部合作问题统统归结为“职责不清晰”,认为只要部门和岗位职责定义清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相互之间没有重叠没有交叉,合作就不是问题。

这种观点对标准化工作而言大体是对的,但对非标准化工作则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

对标准化工作,比如流水线作业,职责不清晰确实是导致推诿扯皮、合作不畅的主要原因;而对非标准化工作,比如产品开发工作,则有可能是职责不清晰,更有可能是职责过于清晰。“职责不清晰”成为了一种托词,或因无奈,或因推责。

因为非标准化的工作,比如产品开发中的硬件与软件分工,合作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如果职责过于清晰,井水不犯河水,一定很难达成有效合作。

“职责不清晰”作为一种托词,常常会起误导作用,使企业长期陷入“职责不清——部门或职责调整——职责不清晰——”的无限循环。

PS:

我们不关注因职责定义导致的合作问题,而是在假设职责定义合理的情形下,讨论合作的问题。

继续阅读

“激励”无用?恐怕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所致!

人们通常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一种叫做“激励”的东西激发形成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而发生的。“激励”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激励”无用?恐怕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所致!插图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我们的待遇不比别人低,为什么员工工作干不好呢?”

“我已经给他承诺了,只要干得好就可以晋升,为什么他不努力呢?”

大量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管理者,有的管理者甚至说,管理上最难的就是对人的激励。

原因何在?

我们一般把这些归咎于“激励”本身,即激励没有做好。

实际上,人的行为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激励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对激励乃至人的行为动力逻辑的认知存在误区和盲点。

继续阅读

什么是碳交易、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碳交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使用碳排放多的能源的成本,当旧能源成本+碳交易费用>新能源成本时,自然利好了新能源企业的持续发展。

什么是碳交易、碳达峰、碳中和?插图

什么是碳交易?

为了尽快达到碳达峰,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碳交易。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碳交易可以简单理解成企业或个人,向国家购买碳排放的资格。

继续阅读

《孙子兵法》(Sun Tzu’s Art of War)

《孙子兵法》(Sun Tzu’s Art of War)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Sun Tzu’s Art of War)插图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全书共分十三篇,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