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甚至现在,我都经常会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但是,”人为什么活着?”,依然是一个我说不清的问题。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罗素说,人活着有三个理由:
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甚至现在,我都经常会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但是,”人为什么活着?”,依然是一个我说不清的问题。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罗素说,人活着有三个理由:
看SEO有关博客和论坛时能感觉到,很多SEO并没有理解爬行、抓取、索引、收录这些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区别在哪里?
noindex、nofollow、robots文件的功能又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如果对这些概念没有精准理解,在处理网站结构,决定什么页面需要被抓取,什么页面需要被索引,什么页面需要禁止抓取、索引等情况时,就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了。
这么基本、重要,又比较容易混淆的SEO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内卷,网络流行词,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
内卷,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01
什么是内卷?无休止的加班是内卷吗?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小镇。
小镇上有很多服装店,这些服装店每天上午10点开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午休,下午2点到晚上6点继续营业;每周一至周五营业5天,周末休息。
夏天最热的那几天,服装店老板们会纷纷把店关掉,去南方的海边度假;冬天最冷的那几天,服装店老板们也会纷纷把店关掉,去北方的山里滑雪。
多年以来,小镇上的常住人口没有什么变化,服装的品质一直优秀,供货也稳定。
所以,小镇上的服装的供需关系一直处于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状态。
后来有一天,一户人家出于不明原因从大城市搬来小镇上,并且也开了一家服装店。
小镇虽然小,但也算具有一定规模,服装的供需平衡还不至于因为新增一家服装店而被打破。
但是,那座大城市的人民以勤奋、能吃苦著称。果然,这户来自大城市的人家也具备这些特点。
他们家的服装店每天早晨7点就开门了,中午也不午休,晚上直到11点才关门;周末他们也正常营业,夏天和冬天他们也从不去度假。
渐渐地,他们的“勤奋”得到了回报,他们服装店的生意明显好于小镇上的其他服装店。
以前小镇人民吃完晚饭后是无法买服装的,但现在,他们几乎随时可以去大城市人的服装店买服装,也就没什么必要光顾其他服装店了。
但小镇老板们也不服输,他们纷纷效仿大城市人民的作息时间,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
“勤奋”也得到了“回报”:他们的营业收入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
那么,此时的小镇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由于小镇人口并没有增加,服装的需求量保持恒定,跟以前一样,所以每家服装店最终的营业收入没什么变化,并不会增长。
但营业时间从原来的每周5天,每天6小时变成了每周7天,每天16小时。
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变长了,但收入却没有增加。
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卷(involution)。
怎么样,这个故事是否和你目前遇到的情况很像?
无休止的工作、加班,老板并没有多赚到钱,最重要的是你的薪资也没有增加。
关于洞察这个概念,还有一张非常有名的图,大体是下面这样的:
01
“洞察力”是一种什么能力?
什么是洞察力,这种能力到底有什么用?
我给你举2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消费者希望房间便宜,酒店却想卖得更贵,交易总是达不成。于是,一边是消费者没地方住,一边是酒店空着房间卖不出去。怎么办?
用“逆向拍卖”改变交易模型:
①消费者出价;
②酒店用临近午夜即将浪费的房间竞标。
这样,消费者享受了低价,酒店消化了库存。
员工想轻轻松松工作,老板却希望你加班卖命。于是,老板做经理的事,经理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天下大事。怎么办?
用“运营合伙人”改变管理模型:
①基本利润归公司
②超额利润60%归员工。
这样,员工充满了希望,而企业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你一定看出来了,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
经典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看到本质还不够,洞察力还可以帮你找出复杂问题的简单解。解决问题的办法有 1000 种,但最有效的那一个,一定是用洞察力改变模型。
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所以,我希望你拥有的洞察力,是看透本质,改变模型的能力。
道理貌似讲的很清楚,可是有句话说的好: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既然有人提到了,那今天不妨讲一讲我对“洞察”二字的理解。
二分法,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
如我们两个人,共同吃一个苹果,通常我们会从中切开,然后一人一半。
除了日常使用之外,二分法还是一个非常高效的算法,它常被用作计算机的查找过程中。
#
为了说清楚二分法,我们先来玩一个猜数字游戏:
我心里默念一个1~64之间的数,你来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你可以向我提问,但是你只能问答案是“是”或“否”的问题。
为了保证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以尽量少的次数猜中,你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答案很显然,使用二分法!
我们先是猜是不是位于1~32之间,排除掉一半可能性,然后对区间继续二分。
这种策略,能够保证无论数字怎么跟你捉迷藏,都能在log_2{n}次以内猜中,用算法的术语来说就是它的下界是最好的。
为什么这种策略具有最优下界?答案也很简单,这个策略是平衡的。
反之,如果策略不是平衡的,比如问是不是在1~10之间,那么一旦发现不是在1~10之间的话就会剩下比N/2更多的可能性需要去考虑,简单的事情有可能会变得复杂。
这种采用二分法的策略的本质可以概括成“让未知世界无机可乘”。
它是没有“弱点的”,答案的任何一个分支都是等概率的。
反之,一旦某个分支蕴含的可能性更多,当情况落到那个分支上的时候你就郁闷了。
猜数字游戏最糟糕的策略就是一个一个的猜:
是1吗?是2吗?…
这种猜法最差的情况下需要64次才能猜对,下界非常糟糕,效率很低,而且结果具有随机性。
二分法为什么好,就是因为它每次都将可能性排除一半并且无论如何都能排除一半(它是最糟情况下表现最好的)。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
管得少,就是管得好。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是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CEO。在短短20年间,这位商界传奇人物使GE的市场资本增长30多倍,达到了4500亿美元,排名从世界第10提升到第1。他所推行的“六西格玛”标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企业。
如何理解?
我想,“管头管脚”可能就是“管得少”的生动妙解吧!
你有多久,没有离开你的手机超过5分钟了?
你有没有想过,手机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控制”着你我他?
如果有一天,你的手机忽然消失了,你该怎样继续生活?
00:00
午夜时分
原本是万物入睡的时刻
手机前的我们
却依然在亢奋地刷着直播
但一瞬之间
手机忽然从我们手中消失
直播间中的主播推销声也戛然而止
世界陷入了一片
原应如此的寂静之中
题目如下:
【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这道题的答案是:
A.A B.B C.C D.D
2.第5题的答案是:
A.C B.D C.A D.B
3.以下选项中,哪一题的答案与其他三项不同:
A.第3题 B.第6题 C.第2题 D.第4题
4.以下选项中,那两道题的答案相同:
A.第1和5题 B.第2和7题 C.第1和9题 D.第6和10题
5.以下选项中,哪一题的答案与本题相同:
A.第8题 B.第4题 C.第9题 D.第7题
6.以下选项中,那两道题的答案与第8题相同:
A.第2和4题 B.第1和6题 C.第3和10题 D.第5和9题
7.在此十道题中,被选中次数最少的选项字母为:
A.A B.B C.C D.D
8.以下选项中,那一道题的答案与第1道题的答案在字母中不相邻:
A.第7题 B.第5题 C.第2题 D.第10题
9.已知“第1道题与第6道题的答案相同”与“第X道题与第5道题的答案相同”的真假性相反,那么X为:
A.第6题 B.第10题 C.第2题 D.第9题
10.在此10道题中,ABCD四个字母出现次数最多与最少者的差为:
A.3 B.2 C.4 D.1
#
此题一出,吓退了一大批原本还对刑侦专业跃跃欲试的各路英雄好汉。这组题目应该如何入手呢?还是先给答案,再来细说解题思路好了。
答案
B C A C A C D A B A
#
解题思路
以此题为例,我们用python来进行解题。下面是解题的全过程:
坊间有这样的传闻,如果给一个动图上加上两条竖线,就可以创造出神奇的裸眼3D效果了。
为什么加两条白线就能做到裸眼3D呢?是不是我的大脑又一次欺骗了我?
其实,目前绝大多数3D显示的原理,就是让观察者左眼看到的画面和右眼看到的画面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和双眼在真实世界里看到的差别保持一致,观察者的大脑就会认为他眼睛看到的是个三维实体而不是一个平面画面。
现实世界中,能被遮挡的在远处,模糊的物体在远处,而不被遮挡且清晰的则在近处。视频中的这些白线其实就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它让我们对画面中的物体有了距离上的预判,从而“欺骗”大脑,产生裸眼3D的效果。
结合这些小窍门,你也可以制作自己的裸眼3D效果。
看一下实际的效果:
你支持废除死刑吗?
“杀人要偿命”,是我国对于惩治犯罪的传统观点。
但是,在全球流行废除死刑的今天,死刑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某些国家抨击中国的理由。
#
我们回顾一下事件: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于2021年10月8日表决通过“死刑问题”决议草案(A/HRC/48/L.17/Rev.1)。
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发布的文件,“死刑问题”决议草案由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以色列、蒙古国、英国等逾50国联合提出。其表示:“欢迎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正在继续,许多国家正在暂停使用死刑,并欢迎各国为限制适用死刑而采取的一切措施。”
决议草案声称:“(令人)深感痛惜的是,使用死刑致使面临死刑者和其他受影响者的人权遭到侵犯……在使用死刑上缺乏透明度的现象,对被判死刑者和其他受影响者的人权产生直接后果。”
决议草案呼吁,尚未加入或批准《旨在废除死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项任意议定书》的国家,考虑加入或批准这项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