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背后的科学!

「阅读需时: 4 分钟」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竟然是陶白白!!!”

陶白白以及星座运势逐渐被广大网友称为口中的“知己”。逐渐地,每周按时点开陶白白星座运势的文章和视频,也成为了大家日常闲暇之余的娱乐方式。

“星座”背后的科学!插图

但是陶白白真的准吗?其实在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心理效应。

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中将关于星座等对号入座的心理称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

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简单来说,当你看到这类描述你自己的星座运势的时候,这些运势事实上是符合与大多数人的情况的(包括其他星座的人)。而你就会认为:“哇塞,这不就是我本人吗!”

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空洞,仍然会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不是这种人。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正例谬误效应

正例谬误效应是指人们由于只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所产生的知觉错误。

我们都知道,人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是矛盾的,你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挑剔,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随性,而当你看到你的血型或星座或塔罗,专家说:“你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因为你是处女座的,因为你是A型,因为你抽到了这张牌。

于是,你开始疯狂地回忆,我是一个挑剔的人么?但是由于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你只会回忆到那些挑剔的事例,“是啊,我从不吃鱼头!”“是啊!我对自己的发型总是不满意!”这类的事情就源源不断地浮现出来了,而被你忽略掉的是:其实你是一个邋里邋遢的人,你挑选袜子的时候从来不考虑颜色……

由于正例谬误效应,你最后找到的是一大堆支持这种说法的事例。

这就像是看星座运势时的你,于是你震惊了,感动了,觉得无比准确。

俄狄浦斯效应

通过巴纳姆效应入门,经过正例谬误效应放大,接下来的事就交给俄狄浦斯效应了。

当你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它往往就会因为你的深信不疑而真的发生了。

当然,这是在心理层面上,当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好胜的人,你就真的会变成那样,也叫 self-excitation(自激)。

所以,如果你相信星座,也许星座便会重塑你的性格。

正因如此,研究星座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往往能通过星座对对方的个性有初步的判断和分析,了解到对方个性中深层的部分。

结语

星座学存在有它积极的影响。

适当看星座,有益身心,对人的情绪有调节作用,但不可深信,毕竟它是一个不能用科学解释和证明的领域。

以一种平常心看待,比如对性格的分析等可以适当采纳,但不可一味相信。

将这些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味剂,也许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