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算法“作恶”,国家有规定了!

「阅读需时: 3 分钟」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关于算法“作恶”,国家有规定了!插图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近年来,算法应用在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问题也深刻影响着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

出台《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

算法是如何辅助人做决策的呢?

以前我们看网络电影的时候,需要自己搜索影片内容。现在有了算法的帮助,会推荐适合每个人的电影;以前,我们自驾去很远的地方旅行,需要不停地查地图,如今利用GPS导航,可以智能推荐路线,智能避开拥堵,这也是算法在帮助做选择。

同样,每天你在办公室里点外卖,美团会把你的订单分配给骑手,会预估骑手送货时间,这背后同样是算法在帮助调配。

算法还被用在医学、天文、化学、生物制药、工业等诸多领域,以帮助人提高效率。

但是“算法”可能会出问题。

比如,部分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把吸引眼球的内容,或是片面的内容持续推荐给用户,导致信息茧房;在某个假期,许多自驾游的人因为过度相信手机导航,他们在四川九寨沟附近一个死胡同里堵车一整天,自驾游的车主们在网上声讨许久。

算法一定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

所以,算法应该让用户有知情权,这就像是药品的说明书中会明确药品原材料、临床试验数据,告知效果和副作用一样。

而只有把算法公开,才能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到算法的合理性讨论中来,让哲学家、法律专家、历史学家等等都加入进来,让算法变得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在数字时代,商业价值的塑造依赖算法,而商业文明的塑造则需要让算法充分考虑社会价值、人文道德,让算法一直“向善”。

这不仅对社会是有益的,对企业自身也是有益的,完善算法的同时,获得舆论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