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时: 6 分钟」
上海新冠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何时“清零”?估计只有“天”知道。今天,我们说点其他的事情。
首先,我们先说说: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是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是指在现在情况下,当出现本土病例的时候,中国所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的一种集成,以快速扑灭疫情。这是中国疫情防控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是现阶段中国疫情防控的一个最佳选择和总方针。
动态清零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想状态,社会面没有病人,但新冠病毒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暂时无法做到。动态清零的第二层含义是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快速识别处置,切断传播链,社会面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逐渐迈进。
如果不追求动态清零,社会面的传播就会持续性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性反弹。
动态清零的根本宗旨就是发现一起疫情,扑灭一起疫情,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
有方针,自然也需要落地方案。
所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下称:居委会)在疫情防治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
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
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
②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民间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⑥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疫情之下,居委会自然也领到了自己的任务。
但是,也出了一些幺蛾子:向阳而生,阳阳得意。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体如下:
某居委会,因清零任务,组建了清零小组。
小组长,日以继日,身心疲惫,将近崩溃之时,灵机一动,主动拜访一户有“羊”的人家,几天后,果然中招,被接到方舱中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小组长走后,任务落在了副组长的头上,这副组长也不是省油的灯,有样学样,也如愿入驻了方舱。
此后,其他小组成员也陆续进入了方舱。只有数人,因为抵抗力太强,未能如愿,苦苦支撑。
且不说上面的消息的真伪,但是上海疫情之后,却是从多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上海防疫的“失策”。
防疫物资发放,“保障企业的资质让人放不下心来。
——
上海的解药,在何处?
或许真的就藏在:浦东大道141号
浦东开放开发从这里开始!
这就是上海市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原址所在,曾是浦东开发的指挥部、发动机。
1990年4月,选定这个二层小楼作为浦东开发办公室办公地点之后,有过一个会议,谈到了“如何选择一个体现浦东开发精神的门牌号码”,讨论热烈。
现场有人提议:“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个脚印,要实事求是,何不就用‘一是一’的谐音,定为浦东大道141号?”
原来,这个门牌号这么有讲究。
1990年4月30日,在第一次浦东开发新闻发布会上,“浦东大道141号”这一地址首次公开使用。3天后,浦东开发办挂牌成立。
一是一,二是二,说来容易,其实不然。
关于上海城市精神,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一次大讨论。
当时,《新青年》、《新闻报》、《民立报》等重要报刊都参与了,其中一篇文章写道:“上海者新文明之出张所,而志士英豪之角逐场也。以人才荟萃之地,而其数又若是之多,宜乎大实业家、大教育家、大战术家、大科学家、大经济家、大文豪家、大美术家,门分类别,接踵比肩也。”
在2022年的此时此刻,今日上海,重拾“141精神”,很必要,很迫切。
一是一,二是二。
别再用某些“精致”的小片段、小局面给自己涂脂抹粉了,一个小区有物资不等于其他人都有物资。
2022年的上海,正在面对疫情防控中的饥饿,许多人正在为抢菜发愁。
许多上海市民在“保供”中见识到了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各色野生品牌食品,本来退却的假冒伪劣如今又层出不穷了。
酱板鸭发霉,鱼罐头含孔雀石绿,腊肠没有生产日期,肘花来自一堆不合格记录的厂家……
咸肉发绿了,榨菜吃出钢片,当天生产当天发放到居民手中的食用油连厂家也说是假冒的……
那些总数极少的“疫情防控保供企业”里,也有批量违法记录企业、不良记录企业、老赖公司被精准选中,混迹期间,明晃晃那么打眼。
不承认行不行呢?这要看当事者是否有担当,是否有责任感,是站在什么立场,是要自己体面还是要别人帮助他体面。不承认它,幺蛾子就会继续乱飞。
今天的上海,人的精神不仅不振奋,还有些抑郁;人民的信心不仅没有鼓起来,还有些沮丧。
直面问题,承认问题解决不了必须挨市民的骂,在骂声中努力解决问题,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141精神”。真正的上海“基础设施”。
实事求是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是一,二是二。
奥密克戎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具体影响到哪些群体?
当前防控措施带来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具体是哪些人在承担代价?
具体是哪些人得了好处,得了多少好处?
为什么拥有中国最强大产业链、供应链的上海,会出现食品短缺、食品质量逆淘汰景象?
为什么那些一大堆不良记录的企业一路绿灯进入数量极为有限的保供企业名单?
那些通行证都发给谁了?怎么发的?怎么用的?
为什么在2020年的武汉没有发生的问题却在2022年的上海发生了?
为什么媒体群体没有起到及时传递真实信息的作用?
……
把眼前问题一个个地弄明白了,上海才能从漩涡里走出来。
上海的解药,就藏在浦东大道141号。
都已经弃疗了,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何弃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