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向左。阿里向右。

「阅读需时: 5 分钟」

提问:

你猜,阿里和京东,这两家公司谁的年收入更高?

啊?这还用问?

虽然京东也很厉害,但毕竟阿里是全球市值前10呀,当然是阿里的收入高吧?

你错了。

京东向左。阿里向右。插图

这两家,都是上市公司。你可以查一下他们的年报,可以从中查到他们各自的收入情况。

京东的年报显示,在京东的2020财年(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京东收入约为7458亿元人民币。而阿里的年报显示,在阿里的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集团收入约为5097亿。

京东7458亿,阿里5097亿。京东的年收入,高于阿里!

——

很多人一直以为是阿里的收入更高。这个“一直以为”,是个误解。

而很多人之所以有这个误解,是因为对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的不理解。

商业模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家公司的本质不同。

京东的本质是一家供应链企业,或者说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而更多为我们所熟知的京东零售,则是一家“自营电商”。

什么是自营电商?

我100块钱买进1个电饭煲,120元在网上卖掉,赚取差价。这就是自营电商。在这个例子中,我收入了120元,其中毛利(也就是差价)大约20元。

京东绝大部分的收入,就是这么1个电饭煲,1个微波炉,一个一个卖出来的。加一起,2020年,京东自营收入6519亿。

但是同时,京东也允许其他卖家入驻。对入驻卖家,京东收取交易佣金,以及广告费。交易佣金+广告费,被称为“平台收入”。我不卖,你来卖,我是平台。2020年,京东的平台收入大约535亿元。

自营收入6519亿,平台收入535亿,自营占比92.42%(=6519 / (6519+535))。

92.42%,京东是个绝对的自营电商。

啊?难道阿里不是吗?大家不都是这样吗?

阿里不是。阿里的本质是平台电商。

什么是平台电商?

你花100元买进1个电饭煲,打算120元在网上卖掉,赚取差价。可是,在哪里卖呢?这样,我建个平台吧。你也来,用户也来。你在平台上把电饭煲,120元卖给用户。你赚你的差价。那我赚什么呢?我赚佣金。如果你希望宣传你的店铺,我再赚点广告费。

在这个模式下,那120元卖电饭煲的销售收入,不是平台的收入,而是平台上的商家的。这些收入,只是“流经”了平台,但不属于平台。所以,一般叫“交易流水”。这些平台上商家的所有交易流水加在一起,叫GMV(Gross Merchandise Value,商品交易总额)。

2020年,阿里的GMV,也就是商品交易总额,达到了7.053万亿人民币。但是,这不是阿里的收入,这是阿里平台上卖家的收入。

阿里的收入,是向他们收取的佣金+广告费。

2020财年,阿里因为撮合了这7万亿的交易,共在中国地区获得3328亿的零售收入。其中佣金711亿,广告费1754亿。

所以,阿里的平台收入约占74.07%(= ( 711 + 1754 ) / 3328)。其中广告收入占52.7%。

74.07%,阿里是个绝对的平台电商。甚至,其零售收入(3328亿)中的一半左右,来自于广告(1754亿)。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阿里是家广告公司。

京东零售是自营电商(92.42%自营收入),阿里是平台电商(74.07%平台收入),这就是两家公司的本质不同。

用马化腾的话说,京东是自己有铺位的一个店主,而阿里是一个收租的包租公。

——

那么,哪种模式更好呢?

各有优缺点。

平台电商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容易做大。

我不是一个人卖货。我团结成千上万人一起来我的平台上卖货。团结就是力量,一起做,当然更可能做大。所以,阿里平台上的交易流水(GMV,7万亿),几乎是京东自营收入的10倍。

但是,平台电商的问题也很明显。因为平台并不直接控货,所以很难绝对保证商品的真假好坏。

阿里的核心命题,是平台“治理”,用各种绝妙的奖惩机制打假。但是,虽然阿里是下了120%的决心,可菩萨再大,蟋蟀也总能找到藏身之处。

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很难终结。

直营电商呢?电饭煲是我100元买进来的,也是我120元卖出去的。直营电商必须保证这个电饭煲的品质。否则,消费者因为不满意产品而退货,我的收入就没有了。

所以,因为商品的退换货直接关系到收入,直营电商天生更在乎品质。

但是,直营电商的坏处也很明显。自营这么大一盘货,怎么管?占据巨量的资金,哪里来?太难了,所以自营天生很难做大。

京东的核心命题,是自营“管理”,不断提高的管理成本,正在变成一条顽固的“调节回路”,套住一路狂奔的战马,往回拉。

京东用“自营电商”的逻辑,先占住品质,然后再用“管理”能力追求规模。

阿里用“平台电商”的逻辑,先占住规模,然后再用“治理”能力追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