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石/英德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阅读需时: 4 分钟」

英石,广东省英德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英石产于英德,故又称英德石,是一种经远古地壳运动、裸露地面,经常年日晒雨淋、长期风化、自然剥落破裂而成的石灰岩石,具有“皱、瘦、漏、透”的特点,是中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英石/英德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插图

早在宋朝英石就被列为皇家贡品,《云林石谱》、《广东新语》和《洞天清录集》等古籍均对英石作了重点介绍。宋朝杜绾所著《云林石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石谱,对英石记载甚详,其中指出英石产于“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溪水中”。

苏东坡、米芾、杨万里、朱彝尊、查慎行等古代名家视英石为珍宝,赏玩之余,赋诗赞颂。

该地岩溶地貌发育较好,山石较易溶蚀风化,形成嶙峋褶皱之状;兼之日照充分、雨水充沛,暴热暴冷,山石易于崩落山谷中,经酸性土壤腐蚀后,呈现嵌空玲珑之态;英石本色为白色,因为风化及富含杂质(如金属矿物铜、铁等)而出现多色泽,有黑色、青灰、灰黑、浅绿等色,常见黑色、青灰色,以黝黑如漆为佳,石块常间杂白色方解石条纹。

石质坚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

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宛转。

石表褶皱深密,是山石中“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形状,精巧多姿。

石体一般正反面区别较明显,正面凹凸多变,背面平坦无奇。

英石分为阳石阴石两大类:

阳石露于天,阴石藏于土。阴石玉润通透,阳石皱瘦漏透,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颜色:

颜色有黑、灰黑、青灰、浅绿、红、白、黄等,纯黑色为佳品,红色、彩色为稀有品,石筋分布均匀、色泽清润者为上品。

特点:

瘦、皱、漏、透。瘦指体态嶙峋;皱指石表纹理深刻,棱角突显;漏指滴漏流痕分布适中有序;透指孔眼彼此相通。阴石表面圆润光泽,多孔眼,侧重“漏、透”。阳石表面多棱角、多皱折,少孔眼,侧重“瘦、皱”。

品质:

分为珍品、精品、合格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且四面中看为珍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且色泽纯黑、纯白、纯黄或彩色的为精品;具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之一的为合格品。

英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也是园林美化和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

英德市望埠镇为英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英山上、山沟和水中。

此外,英东的青塘、白沙、大镇等镇,英中的沙口、云岭、横石塘、石灰铺、英城、大站、连江口等镇,英西的含光、大湾、青坑、波罗、九龙、明迳、岩背、西牛等镇均出产英石。

经探测,英德市计有优质石灰石山80万亩之广,储量在625亿吨以上,居全国四大名石之首。

英石是公认的四大园林名石之一,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蜡石齐誉,并定为中国四大园林名石。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共保存明、清时期的英石27件,占其奇石总量的八分之一。

至今,英石文化已有近千的的历史

2005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批准授予英德市“中国英石之乡”的荣誉称号。

2006年04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英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央视《寻宝》走进英德活动,吸引全国各地800多位藏友慕名而来,在英德乃至周边城市刮起一股去英德捡石头的热潮。

2010年12月31日,英德举办首届英石文化节,此后每年举办一届英石文化节,旨在通过文化节平台,扩大英石文化的宣传和影响,加强英石名牌名标的创建与品牌效应的推广,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英石文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