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初心:“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到底是谁?

近年来,很多企业会把“以用户为中心”挂在口边,不论是对外的发布会,还是对内的公司文化思想宣贯,“以用户为中心”成为各家企业不约而同的宣言。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运营人员等,都将用户需求分析作为工作中的第一要领。

用户到底是谁?

关注用户是关注什么?

这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存在基本的认知错误,太多人似是而非。

#

01

“用户”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

在说“用户”一词前,“客户或消费者”这个词汇历史更悠久,被国内更多人熟知,客户的英文是“consumer”,指有”消费行为“的人,也就是买卖关系的一方。

而“用户”的英文是“users”,既包含了“消费行为”,还包含了“使用行为”,也就是不仅是买卖关系的一方,还是整个产品价值释放过程的使用者。

把这个定义拆解下来去看,就会发现,“客户”是指在消费场景下发生购买行为的人,而“用户”既包含消费场景下的人,还包括所有使用场景下的人。

因此,可以看出,关注“用户”是关注一个时段,伴随着产品面世及价值使用的全过程,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期间所有跟产品产生关联的人都能被称为“用户”。

在此定义下,衍生了相关词汇:“使用场景”、“用户体验”、“用户关系维护”等。

由此,“用户”身份的存在有一定条件,必须是产品的消费者或者使用者,这是一个商业事件下的身份,研究“用户”是为研究产品商业价值服务的。

继续阅读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高质量内容如何持续稳定生产

我们该如何理解“高质量内容如何持续稳定生产”这个命题呢?

这个命题里面每个词都是很重要的关键词,并且每个词都可以相对独立存在。

因此,我的理解方式是将其中的每个词拆开。

#

首先,什么是“高质量”?

这件事情在当下这个时代可能存在着争议,比如咪蒙的内容在部分自媒体人看来质量就非常好,但在做严肃内容出身的人看来肯定会说“这个内容太情绪化了”。所以,当我们在想如何持续生产高质量内容的时候,首先就要定义“高质量”本身。

我在定义“高质量”时会跟网站的定位关联起来。

#

举个例子:

钛媒体的定位是做相对严肃的科技与财经类的资讯、研究和产品报道,所以当钛媒体上出现大量咪蒙式内容时,平台就难以被信服,毕竟用户到钛媒体不是来看心灵鸡汤的。因此,“高质量”一定是跟你所在的网站、你想打造的网站定位是一致的。

继续阅读

返璞归真:为谁优化,最终结果给谁?

作为一个10年以上的老互联网人,对于搜索引擎优化(SEO)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浅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很多朋友的讨论以及带动下,SEO慢慢就变得玄乎了,以至于很多人都说SEO优化就是一个玄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非常难以琢磨。

按我来看,不是SEO变玄了,而是我们走错了方向。

#

搜索引擎优化

——利用搜索引擎的规则提高网站在有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目的是让其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获得品牌收益。很大程度上,搜索引擎优化是网站经营者的一种商业行为,将自己或自己公司的排名前移。

#

事实上,搜索引擎制定的规则都具有一致性: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

我们可以查看到所有搜索引擎的白皮书,白皮书中都明确写出了SEO大纲。

大纲会教你如何做出优质网站,如何布局,怎么做。

但是事实上,一大部分人都不会认真细致的阅读白皮书,都是了解个大概。

导致很多人以为,只要发文章(伪原创,洗稿,复制粘贴)+外链+内链,就会获得优质的排名。以SEO为目的而做网站,而不是以用户体验为基础去做网站。

我们,已经忘记,做网站是给谁看了!

继续阅读

求神不如求己:可以“量化”的自然搜索流量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身在其位,必谋其政。既然担任了这个职务,就应该做好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在管理岗的SEO或运营人员,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每天需要应对老板、上级、同事以及自己的各种“为什么”。

在这些问题中,比较热门的有这几个:

什么时候能涨?

什么时候能做到?

需要等多长时间?

这些“不靠谱”或者“无法回答”的问题,或许只有“神”才知道答案。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交流的时候会说:做SEO的人,就是一个神,而且必须是个“神”。

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真的只有“神”才知道吗?

继续阅读

朝阳群众:战绩斐然的王牌“情报组织”

近日,朝阳公安分局接群众举报称,有人在朝阳某小区卖淫嫖娼。对此,警方依法开展调查,将卖淫违法人员陈某卉(女,29岁),嫖娼违法人员李某迪(男,39岁)查获。经审查,上述人员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均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

李某迪跪了!

朝阳群众,又一次大展神威!

朝阳群众到底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这一“神秘”的组织。

朝阳群众,是一群来自中国首都北京朝阳区的居民,曾参与破获多起明星吸毒等大案、要案。被网友称为“朝阳群众”。被网友戏称为世界五大王牌情报组织之一。类似的组织,北京还有西城大妈等群众组织,也是屡立战功。

继续阅读

AA制的恋爱:当直男遇上弯女

有一个年轻的朋友,是公司的普通职员。

月薪5K左右,家境一般般,平时比较节俭,平常都是自己带饭,很少外面吃饭。

前端时间,听说他叫了一个女朋友。

女方自己经营一个小服装店,线上线下都卖,月收入10K左右。

年龄26岁,比我朋友大1岁。

初期,女方提出要AA制恋爱,这样双方相处起来没有那么大压力。

朋友就想:我收入比她低,消费太高的话,他很难负担。既然她提出来,对自己也没什么不好的,于是他就答应了。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段AA制的爱恋。

继续阅读

温故而知新:重新认识用户增长!

知名物理学家塞萨尔.伊达尔戈写了本书,书名叫《增长的本质》。

书中提到了一个核心观点: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信息的增长,或者说是秩序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来源于各元素的重新组合,可以是看得见的,具体的产品、资源的重新组合;也可以是看不见的电子、原子的重新组合。

提到用户增长,很多人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粉丝,想到数量的攀升。

我想以下场景,你应该不会陌生:

1.某公众号0成本涨粉10万,你老板让你参考着做,希望你也能复制一个成功案例出来;

2.某多多的拼团分享裂变,某集微店的分销拉人做的还不错,我们也要做;

这样的场景,我相信大家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但当你下定决心,决定借鉴这些套路时,却发现总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对增长毫无掌控感。

这是因为你只看到了用户增长的皮,没看到用户增长的本质。

继续阅读

这些圈子,你入吗?石圈,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年轻人,都在玩什么?

探索年轻人正在玩什么,就像是在开启一场爱丽丝的奇幻冒险。

他们总能通过兴趣爱好结识同伴,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建立起别有洞天的圈子文化。

将社交网络上的虚拟游戏模式发挥到极致,诞生出语C圈、Pia戏圈;对生活兴趣爱好投入到极致,出现了鞋圈、笔圈、手账圈、绘圈、滑板圈、Lolita圈、JK制服圈、汉服圈等各色圈层;当然,前卫新潮的小众文化他们也不会落下,娃圈、谷圈、兽圈等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不懂的话,可以百度一下。)

万物皆可圈,万物皆可盘,每一个新兴文化与圈层的兴起,背后都跳动着年轻人的脉搏。

圈层文化,自古就有,比如酒桌文化、茶文化、红学文化、儒家文化等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早期的圈子主要以分享和交流为核心,人们在其中寻找内心深处深埋的愉悦和快乐。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资本的介入,圈子日益庞大,圈层经济价值才开始出现。

在闹市区的步行街,不难看到身穿汉服、唐装、JK制服、Cos、Lolita等服饰的年轻男女。还有包包上挂着的各种挂饰、徽章等等。朋友圈里也会看到各种小娃娃、怪兽、转笔、手绘的作品分享。

年轻人所追求的圈层文化,更多的是自我意志、个人爱好、审美以及价值观的表达。

继续阅读

夜太美:田馥甄《不晚》,叶炫清《知晚》

日月星辰的变化给了我们白天与黑夜,春夏与秋冬,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是否喜欢,但只要我们慢下来,慢慢品味,也会发现各有各的美。

用美来调剂我们的生活,也算不错的选择,摘取一点点,写写夜的美。

夜褪去世间众多色彩,留下点点星光和灯光,这变成了我们某种期待,尤其在我们恐惧或迷茫的时候,这成了我们的伙伴,只要有灯光,我们便少些孤独,我们便有期待,而当曙光慢慢出现的期待会更为明显,尤其那种经历长时间夜的黑,曙光的震撼感就更为强烈。

东方慢慢的露出鱼肚白,那种恐惧感会慢慢的放下,随着太阳从山脊上射出万道光,阔大、朝阳、炊烟、晨鸟……你会感觉白天如此美好,阳光如此美好,这一切拜黑夜所赐。

我一直想去高山上去看看日出,经过一夜的期待,当太阳怦然从大海跃然而出的时候,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那种美,恐怕是无法言语所能描述的,那绝不仅仅是风景,而是对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长期生活在城市中,我们已经麻木了自然,不得不应付与各种人的交往中,或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但我有时候还是希望能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发现那个纯粹的自己。社会,或许让我们让隐藏了太多的自己。

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的时候,或许,我才是真正的我。

夜已深,分享2首歌,就该休息了。

愿那些因工作或家事还没有休息的人,能早点休息,做个美梦,笑出声来最好,生活本该如此快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