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时: 5 分钟」
个人效率大师提姆·费里斯(Tim Ferriss)的一个视频探讨过这个问题,简单总结下他的观点:
Combine a handful of skills that are rarely combined and can be effectively combined.
将多个技能以少见又有效的方式进行组合。
比如计算机科学 + 律师,或者财务管理 + 公共演讲等,其中演讲、写作、谈判是普适能力,对于技能的有效叠加大有裨益。
要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到 Top 非常困难,掌握大量不同技能不是解决之道,多考虑如何将技能进行有效组合,或许也能起到不错的结果,建立起独特的优势。
——
聊技能组合之前,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尽最大可能做好一件事的心态。
它可以让你走出舒适区、不断尝试和反思、深度学习,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技能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技能组合对技能的深度和组合的有效度都有要求,缺少深度较难形成长期壁垒,不够有效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美食 Up 主「绵羊料理」是个很好的例子,她的视频特点是:超强的文案和用科研的精神做菜(据说是博士学位)。
当然除此之外甜美的声音、可爱的外表、良好的画质都是加分项,但这些不是区分绵羊料理与其他美食 Up 主的点。
她之前在电视台上班,对灯光、摄像、片头、包装都比较了解,然后就做了一次技能组合,只是这次组合失败了,因为成本太高,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甚至会让粉丝觉得「恰饭」味儿有点重。
再比如「樊登读书」,作者樊登之前的身份是央视主持人、辩论赛冠军队成员、MBA 资深讲师。
辞去工作之后,他将表达能力和泛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出了樊登读书这个产品,同时跟「得到」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做项目时注重积累可以复用的能力和人际关系,这样即使项目的结果不如预期也不算失败,这些积累对于下一个项目的展开和推进会很有帮助。
——
为什么被组合的技能一定要有深度,简单来说就是别人想抄也不好抄。
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时刻关注新冒出来的产品,只要有点苗头,他们就 Copy 一份来跟你直接竞争。技能的深度可以让这个 Copy 成本变高。
那如何才能有效组合呢,这个涉及到对市场的洞察力、对自身能力的高精度认知和不断尝试。
最终的产品面向的是怎样的用户,他们会怎么使用,什么场景下使用,带来怎样的帮助,跟竞争对手的差异等,这是市场洞察力;自己擅长什么,有多擅长,缺少什么,缺的部分自己可以搞定还是需要请人协助等等,这是对自身能力的高精度认知,虽然看起来不难,但如果平时没有经常反思,很容易出现误判;不断尝试更是不可或缺,这其实也算是转型,一次就转型成功的,少之又少,常见的是几次失败的尝试后,又重新依赖原先某个特定的技能。
提姆·费里斯提到的,做每个项目应该有能力的提升和人际关系的沉淀。
就像开发App 时的基建:网络库、数据存储、图片库等,当新写一个 App 时,可以复用这些基建,大大提高开发效率。
比如做谈话节目,可能最终失败了,但至少可以积累视频制作能力,与谈话对象建立联系。
这些积累对于下个项目很可能会有帮助。
——
关于应该培养怎样的能力,这个自然看每个人的兴趣,但这个能力应该不只是经验。
比如一个神经生物学博士,如果去当公司的 CEO,也可以复用专业知识:是不是可以从神经元之间的通信机制来类比公司内的信息传递,或者从细胞的组成来看待公司的结构等等。
跟牛人建立人际关系也很重要,甚至作为目标都未尝不可。
最后引用一下乔布斯的一段话: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你无法预先串联那些点,只有当你回顾时才会发现这些点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