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纨鲁缟:春秋时期的贸易战

「阅读需时: 5 分钟」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接壤。

彼时的齐国刚由公子小白即位不久,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牙,励精图治,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随着不断的改革深化、强大的齐国开始展现出春秋霸主的苗头。

齐纨鲁缟:春秋时期的贸易战插图

但是齐国在称霸的道路上也非一帆风顺,邻国鲁国就是第一个难打倒的对手。

当时鲁国发展较快,实力不容小觑,齐桓公担心来自邻国的威胁以及为成霸业不得不未雨绸缪,就向身边的管仲问计。

当时齐国和鲁国各自都生产丝绸,齐国生产的叫做齐纨,鲁国生产出来的则叫做鲁缟,这两种丝绸在当时都是闻名遐迩的商品,各国贵族们也都喜欢穿。

为削弱鲁国实力,管仲给出的办法非常简单:

他下令齐国上下把以前用齐纨为面料制作的衣服都收起来,不再穿了,只穿用鲁国布料制作的衣服。

如此一道怪异的政令,让不明所以的鲁国看到了巨大商机,鲁国商贾们开始大量收购鲁缟,鲁国百姓也有很多人放弃种粮,积极加入纺织行业中。

结果,这一年,鲁国粮食产量锐减。

一年后,管仲再出奇招,命令齐国百姓不得再向鲁国购买布料制作衣服,然后又大幅度抬高粮价。

这下鲁国慌了,先前许多人囤积的鲁缟布料开始滞销,而国内粮食又陷入短缺的困境,只得拿出大量钱款向齐国高价购粮。

经过如此一番折腾,鲁国经济近乎崩溃,从此再也不是齐国的对手,最终被迫签订了屈从齐国的条约。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纨鲁缟”的典故。

后来,在对付更为强大的楚国时,管仲故伎重施,以高价购鹿为诱饵,让楚国人荒于农时却忙于捉鹿。

虽有鲁国的前车之鉴,但楚国仍重蹈覆辙,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管仲再次大获全胜。

针对楚国的行动,历史上被叫做“买鹿制楚”。

管仲可谓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贸易战”的开创者。

在管仲的计策指引下,齐国巧用一只“看不见的手”,不战而屈人之兵,先后降服鲁、楚、代、衡山等国,均是以轻重之策催垮对手的经济。

即以高价诱使敌国放弃本业,追求某种产业的畸形利润,使其变成单一经济,产业结构畸形,然后突然改变国际贸易规则,造成敌国经济瘫痪,最终迫使其完全臣服。

管仲用计谋控制了别国的经济,最终也控制了别国的政治,齐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

管仲之所以能将“经济武器”使用得如此得心应手,归根结底,还是看透了商人逐利的本质与人性的贪婪。

时至今日,只重眼前利益者仍大有人在,他们就像被钓上岸的鱼,只看见鱼饵,而根本看不到钩。

即使那钓钩足够明显。

在任何时代,一种商品价格暴涨都会带来巨额利润。

高利润会吸引相当一批人冲进去,率先进入的一批人往往还会被称为商界的精英。

而等到一个国家几乎全民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暴利就要终结了,而离悲剧上演也就不远了。

在我国,一个比较明显的全民热衷于追逐一件商品的例子,就是房价。

所以,调控来了。

——

近十余年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玉米、大豆、小麦产量虽然分别占世界产量的37.9%、36.6%和8.3%,但贸易量却占世界贸易量的58%、43%和22%,均居世界第一。

美国已具备控制国际粮食市场的基本条件,农产品定价权将掌握在美国手里。

——

[ 尾语 ]

虽说胜败乃常事,但历史长河里的胜利往往象征着光辉。

虽说齐鲁两国的“战争”已经过去,但历史留给我们的可不仅仅是过去,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训,由此可见,货币制度以及汇率对经济的致命打击,而经济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就将面临着灭亡。

当今世界格局亦是如此紧张,虽说没有当年鲁国与齐国争夺之惨烈,但无形的贸易冲突却无时无刻不再进行,看似平静的世界格局下却是各种经济冲突,但我们却不必的担心自己同鲁国一个下场,因为我们放心交付的可是我们强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