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

「阅读需时: 4 分钟」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我们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但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的很多所谓“道理”,比如小时候我们摘录的名人名言,现如今关注的投资大鳄操作方法,其实往往是彼此互斥,不可兼得的。

我们以为自己的碌碌无为,在于吃了没有经验的亏,而实际上,我们并非是“没有经验”,而是没有仔细思考,什么经验才是适用于自己的。

《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插图

翻开《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作者在《做自己擅长的事,别拿自己的弱项去挑战命运》这篇文章中,就质疑了我们从小就奉若圭臬的“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指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其最短的一块木板,所以“补短板”就成为小时候老师家长经常放在嘴边的要求。

然而在如今的工作中,我注意到在领导的讲话中,往往会把“扬优势,补短板”并列。

对于当年的普通学生,“补短板”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短板”实在补不起来呢?于是在某一方面拥有特长的学生,就不得不换一种方法,依靠自己的“优势”去赢得叩响命运之门的机会。

这其中当然不乏韩寒这样知名的例子,而我的一个朋友也恰好符合“扬优势”的范畴。

她高中时数学不好,如果和普通考生一样走正常的高考之路,一本线就很难达到,但她擅长书法绘画,就通过艺术类考试“曲线救国”,最终考上当地最好的一所美术院校。

如果说学生时代,“补短板”有其必要性的话,那么放到工作中,“扬优势”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

本书作者月满天心在刚开始做报社记者时,总想补上自己在经济新闻上的短板,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自我提升上,但效果一般,最终惨淡收场。

可如果她当时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擅长的社会新闻上呢,结果固然未可知,但至少会更有成就感,人也会更快乐吧。

不过需要注意到的是,月满天心这个例子有个前提条件,也就是当时她工作的地方是个小报社,记者分工并不明确,而在大报社里,各条线的记者各司其责、分工明确,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

但我不免想到,在小公司里,固然可以什么都学一些,什么都懂一些,做一个没有短板的全才,但另一方面,这也会造成自己每一项都不杰出,变成虽然全面,但也平庸的“庸才”。

当工作一帆风顺时,自己固然是“十项全能”的香馍馍,而当工作遭遇冲击时,就很容易被更新鲜的血液所替代,而自己在求职市场上,也并没有过人一等的专业能力,就会成为所谓“职场上的易碎品”。

每个人都有长处,也必然有其短板,正如适合自己的经验才是需要的,当我们的长处与我们的工作相匹配时,短板的存在,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与其刻意地去“补短板”,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扬优势”上面。

这也是我从《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一书中,收获的小小经验。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诉说人生道理,故事的主角往往是作者自己,或者身边的普通人,在简单平实的故事中,我们或许也会豁然开朗,拨开困扰自己的拿一朵朵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