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归档:2022年

有这3点就够了,赶紧娶她!

总的来说,判断一个女人值不值得娶,除了老生常谈的善良,人品好等这些特质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点如下:

第一,看她是否能融入你的社会关系?

通俗点讲,就是看她是不是能和你的父母聊得来,和你的兄弟姐妹聊得来,和你的同事朋友聊得来。

有这3点就够了,赶紧娶她!插图

千万不要一谈恋爱,就切断了你的社会关系。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就看他周围的人都是什么样,取一个平均值就是这个人的状态。

进而可以推理出,如果一个女人无法融入到你周围的社会关系中去,那么她最后大概率也不能融入到你的生活中去。

为什么老一辈都说门当户对的婚姻很重要?

除了双方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三观认知等条件吻合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们的社会关系是互相匹配的。

如果双方都能融入到彼此的社交圈中去,感情就容易走得长久。反之,就会出事情。

这个问题在刚谈恋爱的时候不会暴露出来,但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一个巨大隐患。

我身边就有一对闹掰的情侣,算是典型案例。

男生在一家游戏公司做程序员,收入不菲,日常爱好是看小说打游戏。周围的朋友也都是类似的职业和状态,除了工作就是宅在家里鼓捣自己的爱好。

女生从事艺术表演类的工作,需要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通告,接触的人也是各行各业都有。身边的朋友有做直播的,做模特的,做演员的,做播音主持的,日常的爱好就是吃喝玩乐买买买。

到这里你会发现,双方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关系其实差异巨大。

男生的朋友,都觉得女生的心思太活络,见惯了外面的花花世界,朋友圈里晒的都是高级玩乐,男生肯定hold不住。大家背地里纷纷劝他分手,找一个持家过日子的更靠谱。

女生的朋友,都觉得这个男生太无趣,既不会哄女孩子开心脾气又木讷,对她的生活还管七管八,不让她这样不让她那样。闺蜜们也都是劝女生分手,甚至有人开始帮她物色新的男友。

你看,本质上这两人就属于不同的世界,双方的社交圈根本没有交集,最后三观肯定聊不到一起去。

当然也有一意孤行为爱献身的人,但结局通常都不如人意。

为了感情把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切断,最后一定得不偿失。

比如父母不喜欢对方,就拉着对方离家私奔。朋友不喜欢对方,就和朋友老死不相往来。最好的死党不喜欢对方,就和从小玩到大的死党绝交……

我不是说这么做最后幸福的一定没有,但肯定是极小概率。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只可能发生在文学作品里,现实中完全不是这么个逻辑。

那种让你不分青红皂白为了她去与全世界为敌,让你放弃自己过去积累的所有社会关系和资源所得来的爱情,劝你慎之又慎。

这等同于变相PUA,看似蜜糖,实则砒霜。

继续阅读

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

前段时间牛津大学在其官方账号上,给全球网友出了这样一道题:

在午夜空荡荡的街道上闯红灯应当算违法吗?

该题一出,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种各样的答案纷纷涌现。

在午夜的街道闯红灯算不算违法?插图

有人说不违法:

“因为这个时候警察拦你是没有意义的,路上没人,而且是在半夜,那么闯红灯就不会发生事故。”

“法律是可以在抽象的‘善’和特殊情况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的”。

也有人说是违法的:

“几点才算午夜?什么样的道路能被归类为空道路?能保证一辆车都没有吗?”

“无论是夜间还是白天,这种行为都会产生风险,并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

可能在大部分人看来,绝对的遵守规则,或许略显刻板,但在我看来,明确的规则是降低风险的一大保障,规则就是规则,不管道路上是不是空的,我们都必须遵守。

定义是否违法,在于你对规则的态度。

继续阅读

有这3点就够了,赶紧嫁他!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咨询,都是关于恋爱、结婚的。

比如“男朋友一个月工资只有8000块,我们能不能结婚?”,“男朋友对我很好,但没有工作上进心,该不该分手?”,“谈了3年的恋爱准备结婚,但男朋友啥都没有,我该怎么办?”……

有这3点就够了,赶紧嫁他!插图

虽然这些问题五花八门,但最后都会落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

什么样的男人值得嫁?

前段时间网上公布了2021年高校就业生报告,提到说现在大学生就业平均月薪8720元。

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年轻人的收入现状。

说实话,这个收入在一线城市,如果去掉每个月的房租交通伙食费,剩下的钱真的很少。

想靠这个工资去攒钱结婚,哪怕有父母的资助,也是比较吃力的。

所以像前面这些提问,我很能感同身受,也确实让人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那怎么办呢?

男人穷不是问题,懒惰才是。都说莫欺少年穷,但这有个大前提,就是这个年轻人他本身有足够的上进心和行动力,不满足于现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潜力股。

当一个男人有决心,毅力和智力,愿意去吃苦打拼奋斗,而不是混吃等死,躺平甩锅,怨天尤人,这样的男人是值得嫁的。

基于这一点,接下来分享3个观点,帮助大家更理智具体地去判断,一个男人到底是不是潜力股。

这3点也是我反复和周围谈恋爱以及结婚的朋友讨论过的,得到一致同意的答案。

它们更多聚焦在工作和事业领域,或许并不全部适用于双方的感情方面,但我想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继续阅读

如何读书?

最近,对“读书”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反思,分享给大家。

读书是为了明理

读书是为了明理,但明理又不能仅靠读书,需要自己实践。

明的是哪个理?不是我们认为的“理”,而是尽可能客观的那个“理”。

如何读书?插图

有本书叫做《认知天性》,这也是我们2月份社群即将共读的书籍之一,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的学习方法,比如间隔重复、多样化练习、穿插练习。这些方法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听都没听过,但作者通过很多科学实验告诉我们,这些方法比“死记硬背”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很多。

这就是一个“理”,但这个“理”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既不能随便让别人的思想灌溉我们的大脑,又不能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唯有自己去实践,才能知道这个“理”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因此,读到了学习方法的这些“理”以后,必须做的一个动作,就是去实践、尝试、对比。

我们现有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靠归纳法和演绎法推理而来,归纳法无法穷尽所有个性情况,演绎法的需要解决源头的那个“一”。

因此,“理”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能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继续阅读

为什么要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经常听到朋友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怕吃苦,只要以后有回报。

问题往往就在这里,很多困难往往你在痛苦坚持时,并不知道未来是不是有回报,更要命的是你还可能还有别的机会,现在就可能稍微努力下似乎就有回报,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放弃眼下这付出不知道会怎么样的选择去做另外一个看上去很快有回报的事。

为什么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插图

人人都知道,我们应该做对能力有提升的事,但修炼能力的事,往往短期对回报都有非常大的挑战。

正如很多人都知道要做难而正确的事,但大多数人困惑于什么是正确?

正是因为对正确没有把握,才没有做有些事,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是正确,但你却能感到难而没有回报。

在我看来,正确的事一定有这样的特征:

做“难而正确”的事,要能修炼能力。

修炼能力,总是难的。

很多事,从短期来看是没有太大收益的,但是值得做,是因为能修炼能力。

继续阅读

老板为什么喜欢非常忠诚的员工?

有人问:

老板为什么喜欢用能力一般但非常忠诚的员工?

讲答案之前,大家先听我跟你讲完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板为什么喜欢非常忠诚的员工?插图

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很多企业遇到了巨大的危机,甚至活下去都非常难。

很多老板,觉得撑不下去了。

但是有一家企业的高管们集体说,请求降薪,要和公司共同进退。

高管们影响了公司的员工,他们说公司如果没钱,可以晚一些发工资。后来员工影响到了供应商,他们说可以延后付款,就这样,这家公司活了下来,挺过了疫情,而且活得很好。

老板说,他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他的背后是这一帮不离不弃的员工。

我讲这的个故事,正好回答了开篇的问题:

老板为什么喜欢非常忠诚的员工?

遇到困难,你的身后有谁?没错,就是忠诚的员工。

能力强又忠诚的员工,所有的老板都会抢着要。

能力一般,但非常忠诚的员工,老板也非常喜欢。

继续阅读

我们以为自己活得更宽更广,其实啊……

网络信息时代在带来更多资讯和选择,看似更加民主和自由的表象下其实也蕴藏着对民主的破坏。

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网络技术的发达和网络信息的剧增,我们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随意选择我们关注的话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报纸和杂志,每个人都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一份个人日报(dailyme)的可能。

我们以为自己活得更宽更广,其实啊……插图

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导致网络茧房的形成。

当个人长期禁锢在自己所建构的信息茧房中,久而久之,个人生活呈现一种定式化、程序化。长期处于过度的自主选择,沉浸在个人日报的满足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公众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身的先入为主将逐渐根深蒂固。

信息茧房,和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象》有点类似。

继续阅读

香港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

香港艺员训练班的门槛其实很低,只要你是中五毕业(相当于内地的高中学历),是香港的合法公民,不问出身、不问职业都可以报名。

香港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插图

所以,就有了当推销员的周润发、当木匠的伍卫国、当信差的杜琪峰、卖电器的梁朝伟、做文员的周星驰、曾进入监狱服刑的古天乐。

进入艺员训练班后,学员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除了基础的表演理论外,还要学习:配音、主持、声乐、形象管理、舞蹈、武术、市场管理、灯光、写剧本,甚至还得学做人(待人接物)。

可以说,艺员训练班出来的“学员们”,撑起了香港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

继续阅读

香港小姐(Miss HongKong)

香港小姐(Miss HongKong)是香港大型的选美活动,于1946年开始出现至今。

原由私人机构在香港北角丽池夜总会举办。

直至1973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选举,之后才统一由无线电视举办。

香港小姐(Miss HongKong)插图

参赛资格

参赛性别:女性

参赛年龄:17—25岁

参赛证件: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证或护照或出世纸

参赛要求:

1.报名前在香港连续居住或前后居留合共两年;

2.由一位符合相应条件的提名人提名;

3.不受任何合约束缚,以致不能履行港姐合约;

4.非TVB或附属公司雇员;

5.从未结婚,从未怀孕。

注:TVB有权根据参选者情况背景放宽上述条件。

——

历届获奖

继续阅读

开放和共享,是我选择博客的原因!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上写文章,而选择博客?

我承认现在的阅读都在移动端,而且微信的公众号是国内移动端的文章流量及分享的入口,但是我还是更愿意使用博客这样的方式分享文章。

开放和共享,是我选择博客的原因!插图

因为,我不觉得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好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

我下面的言论仅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我只是想说明一下为什么我选择了博客。

首先,互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不是封闭的。

信息的传播更是需要开放的:

1.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够被rss feed到各种阅读器中。

2.我希望我的文章能有更长的生命周期,长到十几年前的文章都会有人来读。

3.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被搜索引擎所检索到。

4.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别人整理,与其它人的文章放在一起互补并引用。

5.我希望我的文章能被修改,因为文章会有错误,也会需要时常更新。

然而,微信公众号都不能很好的支持以上的内容。

我希望我的文章能成为生态圈的里的一部份。

所谓生态圈是相互融合,不是唯我独尊。这个和做开源软件的道理一样,开源软件不是把源代码开出来就好了,而是要去和已有的其它软件互相融合,互相兼容,互相支持,这本就是软件设计的真谛。

所以,我想,写文章也一样。

继续阅读